http://www.ettoday.com/2007/01/18/320-2042325.htm


你「投」了嗎?你要「投」嗎?

去年保險市場傳統型商品及投資型商品的新契約保費收入,分別賣出2,724億元及2,522億元,投資型商品幾乎已經佔了半邊天。許多業務員或某些保險公司,幾乎都以投資型商品作為主打商品。
投資型保單本質上還是保險商品,投資績效只是額外的附加價值,「又有保險又可以投資!」是業務員最常見的話術,然而,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你知道為了這可能的額外價值多付出多少保費嗎?
投資型保單因為保戶自負盈虧,保險公司不用承擔投資盈虧,使保險公司可安心應付低利率帶來的經營壓力,故樂於銷售;且因為投資型保單多採用自然費率,初期保費較低,也讓客戶比較容易接受,業務員在銷售上的壓力相對減輕。對保戶而言,或有機會享受未來投資上的收益,且保單可能有增值的潛力。另外,分離帳戶的設立,除了讓保戶直接享有投資績效外,倘一旦保險公司不幸破產,保戶的資金也不會受到波及。
然而,投資型保單真的有那麼好嗎?那是因為保險公司沒有強調,包括:一、投資可能會有虧損,不管連結到各項投資工具,沒人能保證獲利。無論商品建議書上所列舉的數字有多吸引人,都只是在一定假設前提下計算的可能結果而已,不是保險公司所做的獲利保證,回頭看看您用傻瓜投資術投資的基金收益,大概就懂這種情形。二、保單可能停效:例如投資型保單的費用計收或扣除的項目較傳統壽險保單為多且複雜,有可能因為投資績效不佳,導致帳戶價值不足以支付保單的基本費用而停效。三、投資標的的選擇相對較弱,有些公司所推出的投資型保單,都是連結到自家特定的基金上面,保戶可能較少選擇空間。四、如果投資型保單選擇的投資標的為國外市場時,保戶另外必須再承擔匯兌上的風險。例如連動式債券目前多為外幣計價,故保戶需要自行負擔匯率風險。五、不論傳統保單或投資型保單,都會向保戶收取相關附加費用,但投資型保單費用扣除方式、附加費用、扣除項目等,比傳統壽險保單還複雜、但究竟揭露讓保戶知道多少?還是客戶也不關心,以為有保險又有投資,每月繳費就坐等將來投資績效發生?
去年大幅增加的壽險非理賠申訴保險糾紛多與投資型有關,大都是業務員未講清楚、過度誇大投資績效及保戶自己未看清條款等因素,歐美等西方國家銷售投資型保單已久,最多的糾紛也是如此。
現代人平均早就超過一張保單,然而,大家身上的保障額度卻相當不足,每次天災人禍中都看出,國民平均才七十多萬的保額,根本不夠滿足家人的需求。那很多人不是都繳很多保費嗎?都花到哪裡去啦?原來大家都跑去買投資型保險或是儲蓄險,忽略壽險最基本的保障功能。很多人從未思考過,保險到底要保什麼?如果要保障,終身壽險配上醫療險,搭配便宜的意外傷害險,其實就滿足保障之需求;然過去保費最高的儲蓄型保險(或養老險)在臺灣卻一直是主流,大家把它當儲蓄用而不是當保險用;掛上還本型字樣的保險也變得特別好賣,這表示保戶對期滿時還能拿回好處,還是比較有興趣。其實羊毛就出在羊身上。你感覺花了很多保費,其實保額卻不高。投資型商品亦然,看來讓你既有投資又有保險,你以為你賺到,其實,沒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pair 的頭像
    lopair

    lopair的部落格

    lopa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