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個禮拜牙齒出問題,牙齒的問題其實一直都在,就牙周病。即使一天已經刷了五次,依舊沒用,每次洗牙仍然滿嘴鮮血,吃辣、熬夜,整個牙齦立即腫漲,毫無例外。最近只是某天喝了冰的,整個痠麻到不行,前兩週醫生要幫我徹底刮除一次,但會很痛,所以需要打麻藥。果然,有麻藥幾乎就沒感覺了,只是當晚左邊嘴巴感覺不是我的。這陣子看東西愈來愈吃力,眼睛花花的,看近看小字,眼睛還有漲漲的感覺,配了一幅少50度的眼鏡,眼鏡行很熟的老板跟我說,眼睛可以稍稍舒服點!!上週有天上課時腳賤,一直沒站好,在講台邊緣右腳有點懸空,回家感覺就不對了,結果右腳愈來愈痛,昨天腳踝腫的很大,本來實在沒時間去看醫生,今晚上完課、拿完新眼鏡趕去,醫生說有紅腫發炎,但不確定是韌帶受傷或是痛風所致,建議我打消炎針及抽血,徹底檢查,當然好ㄚ!抽血時,護士問我,先生,你是不是很累?你的血很黑也… 我開始要學習接受自己變老的事實,不再那麼健康的自己,但就是要面對現實,學習接受和喜歡自己….
多數人看完賽德克巴萊都說感動,都認為本片描述賽德克族爭取的不只是身體自由,更是靈魂自由。我卻覺得,透過殺戮與血腥的獵人頭場面,魏導想反省的,應該是各種不同價值的衝突。
也許,我們認為是正當不可侵犯的價值,其他人看來可能是偏狹錯誤的。當賽德克族準備武力對抗日本人時,其他族群頭目建議,日本人兵強馬壯,為了避免滅族的風險,應該暫時隱忍,這難道不是另一種可能也正確的價值嗎?族群的驕傲與犧牲年輕生命相比較,究竟誰輕誰重?而所謂文明與野蠻的價值衝突,不也是全球化當中,每個地方遇到的難題與價值衝突嗎?誰是文明?誰是野蠻?是誰來詮釋,誰來界定呢?
當賽德克少年都拿起刀槍殺日本婦女跟小孩時,這不正是戰爭最殘酷的一面嗎?他到底懂多少?兩個不同族群的小孩,真有那麼大的仇恨嗎?仇恨究竟是來自親身深刻的體會,抑或是學習來的過程?決定戰爭的人往往是男性,但無辜的小孩與女性總是戰爭中真正的受害者。
當族群受到高壓統治、不平等的待遇、文化不被尊重,此種衝突最後必定產生反彈力量,即便經過流血、犧牲,還是未必能完全平撫,這應該是所有族群與統治者都應該引以為戒的。尊重多元聲音與不同價值,以避免悲劇再次發生,應該正是這部電影真正表達的價值! 2011/09/14 聯合報